Monday, July 11, 2011

以斯帖记

以斯帖记对我个人而言是一卷不是很起眼的书,之前我都很难在当中找出什么亮光,感谢神,直到在上课时,老师指定我们只能选两个专文,一是路得记另一是以斯帖记,当然我当时认为路得会比较好写,所以就决定写路得,说来好笑~这么知道原来大多同学们也这么想。当我一到学院图书馆接有关路得的书时啊~!!惊觉,被人借个清光~~哈哈没法只好勉为其难选择以斯帖记咯~没想到在当中有我没有想到的惊喜(属灵亮光),阿门咯~~

————

前言:

以斯帖记是一本明显被限制的一本书,从作者的作风看来,似乎作者是身在一个不能提到“神”或“神作为”的时代里面。所以作者用极为智慧的手法暗示读者当中的神学意义。作者以犹太人的文化背景和犹太人一贯的写作手法凸显信息,以达到,犹太人看的明白其神学意义,但外邦人无法识别有神的信息的写作水平。单是这点,表明作者心思细密,绝对有资格列为智慧书(我们目前所看到圣经是玛拉基书到马太之间,有70 为犹太人因为发现年轻一代无法认识希伯来文,所以将旧约翻译成希腊文,从此名为“70士译本”。奇怪的是70士译本与传统的犹太圣经排列法与分类都不一样,当然内容是一样的。70士译本将以斯帖记列为历史书,传统犹太圣经将以斯帖记列为智慧书)。从神学发展的历史中,不少神学家认为以斯帖只是一本历史书,而没有太多的神学价值。直到伙拉德朗文 写的【21世纪旧约导论】才明显的将以斯帖神学意义从中再度的挖掘出来。

犹太人喜欢用aba夹心方式表达,华文以“三文治”文学来形容,其文学的特点就是将同样的文学题材“a”,放在上下文两边,而中间就出现,“不相关文学”又或是“相对文学”。而作者一旦这样写就是想表示,中间被夹住的是重点。例如以斯帖上下有宴席,其共通点都是“吃”,而恰恰好中间则放了一个“禁食”就是不吃,真好被夹住,那也就是说,以斯帖重点就是在禁食的身上。如果细心观察,读者不难发现,每一次的宴席,就是一件事情的结束或是开始。

以上是相对的aba文学,而讽刺也是以斯帖作者常用的表达手法。明显的讽刺经文有很多,以斯帖也不例外,我文章里会写的很清楚。如今就拿创世纪3739章做例子吧~你会发现忽然38章离题,仿佛是被夹住了,但是我们难以用aba的模式在38章里面找出什么亮光,原来这讽刺写作方式,38讲到“性”39 也讲到“性”。一个是哥哥犹大失败了,他在性方面软弱,相反约瑟也遭遇类似问题,但是他成功了,因为他逃离性的诱惑。

犹太人常用这种方式写作。所以拭目以待,我们就进入正题-


开始与结束

以斯帖的故事极富戏剧性。从种族程面来看,这书是记载全体犹太族面临灭族的危机,以及两位犹太救族英雄,成功将在水深火热的犹太族救出的故事[i]

以斯帖记也是一本犹太人,普洱节节期由来之记载的一本书。

开始是神的预备

以斯帖记整个故事回绕的中心是在于,以色列人即将遭遇灭族和解决灭族的情节。作者将故事的开场白,放在“另立新后”的情节作为开始。继续看以斯帖记才会发现,这另立为后的以斯帖,就是解决犹太灭族危机及为重要的人物。作者将灭族危机的轴因人物哈曼,则方在第二个阶段登场。作者巧妙的将中心的问题压后放在第二个环节,很可能是想暗示,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以前,神早已预备解决方针的钥匙了。

问题的开始

末底改无意间发现,有两人要行刺王帝。末底改的通报让王帝逃过一劫,而末底改没有得到任何回报,作为故事发展的伏笔。而哈曼就在这事件过后,王帝使哈曼成为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高层官员。圣经没有明确的记载哈曼因何事而得到如此大的荣誉,只是记载“这事以后”(指的是两人策谋刺杀王帝一事)。王要所有的人向哈曼下拜,而末底改没有向哈曼下拜,这事令到哈曼非常生气,哈曼同时受到家族的怂恿,要哈曼将以色列人灭绝。理由是末底改只是一人不下拜哈曼,其实末底改的籍贯以色列民族都不给哈曼下拜。以色列人就因此而陷入即将灭族的困境中。

人为也是神为

在以斯帖记进入结束的阶段,读者不难发现,故事的进展有许多巧合,都是利于犹太人的记述。就这么巧哈曼要求王帝将末底改挂上木头的前一刻,王帝正在听史官,述说末底改救王一命的记述。与此同时,以斯帖在自己摆设的筵席中,借此机会在王帝面前公诉哈曼,王气的离席一怔子,当回席的时候,王看到哈曼以斯帖面前求情,刚好给王帝看到的角度,仿佛是哈曼对王后不敬的角度。这种种的巧合与时机配合的很适当,使以斯帖的控诉成功的将哈曼定罪。末底改以斯帖可说是在王帝眼前最为尊荣的两个人,一是自己的妻子,一是救过自己的官员,同时这两位是犹太人。因此,以色列人眼看将要面临的灭族之险,得以全然决绝。

从故事的开端与结束,表面上有许多人为的努力,实际上也有神默然的作为,铺排着整个历史,若没有神的铺排,拯救事件难以运行的如此顺利。

故事进展

故事的进展常与筵席有关,尾端也以筵席为结束,而中间阶段则以禁食为扭转局势的开始。开始亚哈随鲁王设宴。在当时宫廷文化通常是以筵席为商讨国家大事[ii]。筵席虽是商讨大事,与此同时也是个酒宴[iii]。筵席取得王帝的开心,于是就吩咐太监邀请王后出席,王帝是想让他的呈子们看见王后的美丽才这样做。结果王帝的邀请遭到王后的抗拒。王帝大怒,呈子们恐怕这新闻一但传出,就会令天下的妻室不尊重丈夫,于是呈子们就请求王帝执行废除这位不听话的王后,以免天下的女性都不尊重自己的丈夫。于是王帝就决定废后另立。

另立新后的事件并不草率,王帝在国内号召各城各乡,年轻美貌的处女入宫,且还要用一年的时间调理美容才可以见王帝。王帝看中以斯帖胜于所有的女子,就立以斯帖为王后。

哈曼与末底改之间的冲突

另一方面,末底改无意间听到人两个人要行刺王帝,于是向王帝告密,王帝因此逃过一劫,但是末底改则没有因此得赏赐。相反哈曼在这件事过后被王帝升高。在这里经文并没有清楚的交代哈曼的升高是否与行刺这事件有关联。按照文字23章是一段顺序的篇幅,因为3章一节用到“这事以后” 表示第3章与上文是相连的。笔者有这样的假设:很可能这件事以后,真正救了王的末底改没有得到应有奖赏,相反让哈曼因“抢功劳”而得到崇高的位置,假设这猜测没有错,那么哈曼更加有理由要杀末底改,因为哈曼知道只有末底改的死才会让哈曼的高位坐的更加之稳固。

无论如何,哈曼被升高已成为定局,王还吩咐的有所的臣宰要向哈曼叩拜,唯独末底改不愿意向哈曼叩拜,这引起了哈曼对于末底改的杀念。哈曼要杀末底改一事,很可能不只是因为末底改没有叩拜这么简单,没有叩拜一事只是哈曼借题发挥,作为杀末底改的接口罢了。即时不叩拜一事是哈曼以作为杀末底改的接口,也难以实质、清楚的解释,哈曼要杀所有的犹太人的动机是什么。哈曼至少有两个理由要杀死所有以色列人:

1, 哈曼的家族在扫罗王时代就是亚玛力人,亚玛力人是被犹太人所灭,由于当时扫罗因爱惜上好的牛羊,所以就留下亚玛力人的王-亚甲(撒上15章一至二十)。而哈曼就是亚甲的后裔[iv]。然而在以色列历史中间,也有与亚玛力人战争的记录(代上4章三十四),以色列人与亚玛力人可说是世仇[v]。所以哈曼想要杀的目标不是末底改一人,而是全体犹太人。

2, 在朝中末底改不下拜哈曼,主要原因是以色列人除了神之外任何人与像都不跪拜。所以全以色列人都不会向哈曼下拜,同时哈曼也受到家族的怂恿以至做了灭以色列人的决定。

笔者认为,第一个理由最为合理的解释,哈曼要杀全犹太人的动机。同时哈曼家族怂恿哈曼也是因为,其家族也是亚甲的后裔。亚甲族对犹太人可说是恨之入骨,自然在哈曼有这样能力时,就趁此机会杀灭犹太人。

哈曼成功要求王,将全体犹太人的性命交给哈曼处置。当末底改得知全犹太人的性命已交给哈曼时,末底改就伤心的在王宫前,穿上麻衣,蒙灰尘。这是犹太人一向来表示极度哀伤的一种表现。服侍王后的太监就告诉以斯帖末底改的情况。以斯帖透过太监与末底改对话,末底改就吩咐他的养女以斯帖向王帝求情。以斯帖知道如果没有受到王帝的邀请而冒然去见王帝是条死罪,以至以斯帖犹豫不决。就在这时刻,末底改用比较重的语气托太监传给以斯帖说:“你莫想在王宫里强过一切犹大人,得免这祸。此时你若闭口不言,犹大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至灭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

末底改这一席话影响以斯帖下定决心冒死去见王。这句话仿佛也在暗示即以斯帖。“即使你不作出任何行动,神也照样会按照祂的信实拯救以色列人。”

虽然末底改没有直接提出神的拯救等之类的话,然而在末底改讲这话的涵义里似乎有意味着表达,“神始终都是信实的,所以祂必会实行拯救”的信息在里面。

末底改说话的含义里,也包含,神是事先安排一切的神,所以才会说:“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

同时也表达了神一贯审判的属性。末底改提醒以斯帖,神会审判不守本位的人。神会让一位犹太人-以斯帖当上王后,就是预备这一天,若是以斯帖不遵照神所摆放她的位置服事。神依然会对犹太人施行拯救,但是不守本位的以斯帖,最总会受到神的制裁。

这一席话完全影响以斯帖的行动,使以斯帖决定三天后冒死见王。以斯帖决心的同时也不鲁莽,她事先要求末底改要向以色列人通告,三天后才会去见王,但是在这三天期间以斯帖和她的宫女并全犹太人为这件事不吃不喝,禁食三天。

许多的巧合

三天后以斯帖穿上朝服,在没有王帝诏谕的情况下,走入王宫内院,如果在这时刻没有受到王帝的施恩就会一命呜呼。王在这时候正是坐在他的宝座上,当王帝看到以斯帖就施恩给她。当今的王帝也必然知道,以斯帖冒死见王,肯定有事相求。所以王就问以斯帖有什么要求,以斯帖几乎不急也不慌,没有直接的说出心中的要求,则是在王面前邀请王和哈曼来到以斯帖所为他们摆设的筵席,于是王就允许这件事。

或许王帝知道,以斯帖冒死见王一事,肯定不单是邀约筵席这么简单,所以王帝第二次问以斯帖究竟要求什么。于是以斯帖就说:“我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愿意赐我所要的,准我所求的,就请王带着哈曼再赴我所要预备的筵席。明日我必照王所问的说明”。以斯帖在这里,巧妙的玩弄一些文字游戏,似乎是用非常优雅的方式,要王必须答应自己的要求。她说:“王若愿意赐我所要的,准我所求的,就请王带着哈曼再赴我所要预备的筵席”也就表示,即或是王后还没有提出所要求的事情之前,只要王愿意带哈曼一同出席这筵席,就表示王已经答应了所求的事情了。当王帝答应以斯帖的邀约时,其实哈曼已经被定罪了。不管王知不知道以斯帖的要求,在王答应邀约的同时,就表示以斯帖的任何要求已经得了允许。以斯帖用了非常巧妙且优雅的方式,硬生要王答应自己的要求。以斯帖这句话可说是杀人于无形。怪不得在犹太传统正典的编排里,犹太人将以斯帖记列为智慧书,而如今我们用的七十士译本的编排则列为历史书。

接着,一连串的“巧合”就在此发生了。首先是在哈曼受到王后的邀约时候,高兴的回府,必须经过宫门的时候见到末底改没有向哈曼起立,哈曼因此怒火飙升,于是就气冲冲的回到家,将这事告诉家人,家人建议哈曼预备一个木头,在明日就要求王帝将末底改挂在上面。谁知哈曼这举动,将会在明日让到王更有杀哈曼的理由。

摘选历史的巧合

刚巧当晚王难以入睡,就叫史官将过去所发生的历史读给王听,这么巧就读到末底改告密拯救王帝一事,就在这时候提醒王。似乎在之前就不在以这位救命恩人的王帝,在这时刻,变的非常关注这位救命恩人是否得到赏赐。正当王在想要如何赏赐末底改的同时,哈曼就在王的寝室外面。于是王就问哈曼要怎样赏赐给王所喜悦尊荣的人?哈曼以为提及的人是自己,于是就出了主意。没想到王既用这主意用在末底改身上,更讽刺的是,王要哈曼完成自己所出的主意。这件事之后哈曼非常失意。

视觉上的巧合

到了筵席的开始,王和哈曼到了以斯帖设备发筵席。王几乎很心急于王后的要求,再三问以斯帖有什么要求。以斯帖就向王提出自己的要求,以斯帖讲话非常有策略,她事先挑起王帝的怒气,她说:“我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以为美,我所愿的,是愿王将我的性命赐给我;我所求的,是求王将我的本族赐给我。因我和我的本族被卖了,要剪除杀戮灭绝我们。我们若被卖为奴为婢,我也闭口不言,但王的损失,敌人万不能补足。” 以斯帖这样讲的时候,王帝就问以斯帖:“这人是谁?,他在那里?”。王帝乃是一国之君,有人胆敢杀害王后,这岂不是在太岁头上动土吗?这么一来以斯帖 成功的挑起王帝的怒火,以至可以当王帝的面,控诉哈曼就是做这事的人。王帝一听就气得离席一怔子,就在这时刻,哈曼急着向王后求情,希望王后可以网开一面。或许是哈曼太紧张,靠的王后太近。也有可能是以斯帖有意的选择一个这样的方位。当王帝回席之时,从王帝视觉角度来看,刚好是看到哈曼好像在对王后不敬的样子,王帝更是大怒,这时侍卫将哈曼的嘴封住,不让他说话,同时有个太监选择在这时刻告发哈曼,原来哈曼在前一天预备了一个木架,是要预备将末底改挂上去的。王帝得知后更是火大,王帝今早才将末底改这位救命恩人封赏,如今既然有人想对末底改不利。王就吩咐侍卫将哈曼挂在自己所做的木头上。

笔者认为,以斯帖有可能已在筵席场地早就铺排好一切,将属于自己的人安排这场筵席中,同时也派人高度监视哈曼的行动甚至是对话。将一场筵席安放自己的人和监视哈曼的行动,这等能耐对一位王后而言或许一点都不难。而且这样才能够合理的解释到,当王帝一对哈曼发怒的时候,就有人立刻将哈曼的嘴封住,同时候,为了分散王帝的主意力,就有一个太监在这时候才告发哈曼意图对末底改的事,似乎这太监很了解哈曼的行动和策划。相信以上这一切的行动都是以斯帖指示的,不然身份比哈曼小的太监与蒙哈曼嘴的人也没这样的胆量做这一切事情,除非他们的后台比哈曼大又或者相等才有可能.最合理的解释,就是这幕后的指使者是当今的王后以斯帖以斯帖这样的铺排成功的告发哈曼的罪行,也是以色列人脱离灭族之灾。

普洱节的开始

以色列人不单得救,而且王还特别赐下权柄给以色列人,让他们可以向他们的仇敌报仇。以色列人得以平安,以筵席和互送礼物作为庆祝。于是就承诺以这日为普洱节。

书卷结构

伙拉德、朗文著作的【21世纪旧约导论】一书提及。杰尔曼提倡,以斯帖记书卷与出埃及记,故事结构有类似之处。而柏格则认为以斯帖记与创世纪约瑟的故事结构类似。笔者不赞同以上观点,以斯帖记是记载犹太人遭遇灭族危机与转机的一段历史记述,倘若以斯帖记作者以类似犹太古人之故事作为历史记载的结构,恐怕会欠缺对于记载历史证实性的诚意。

在下认为,以斯帖记的结构模式与其文学技巧有一定的联系。以斯帖记以筵席作为某件事情的开始为记载手法

a

第一章记载的筵席就记载到废后事件,第二章记载的筵席就记载到以斯帖成为王后。第三张十五节也有记载到哈曼与王坐下喝酒,这也可能是一个筵席或是用餐。第三章哈曼与王的坐下喝酒也成就了哈曼灭犹太人的计划。

b

在中间阶段,第四章则出现禁食的记述作为扭转局势的中心。五至六章是记载禁食后的果效。作者刻意记载五至六章,很可能是想暗示,神垂听祷告也在当中默然的工作。

a

接着的七章又回到筵席。以斯帖的筵席成功将控告哈曼,也成功使所有犹太人脱离灭族之灾。八至九章是记载犹太人成功脱险并报仇后摆设筵席。最后以劝犹太人禁食(9章三十一)以及犹太人的成功呢作为结束,以回应第四章的禁食。

在旧约圣经的记载里不难看到夹心式的记载手法,这是犹太人一贯例的写作手法,犹太人也常以这种写作模式作为写作的结构。夹心式写作的好处是可以明显的让读着知道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而不用读着胡乱猜测而导致误解。

文学技巧

以斯帖记作者几乎相当喜欢用,反讽挖苦以及相对词语凸显信息的手法来记载[vi]

反讽

从整体来看,作者喜欢用反讽手法[vii]。似乎不只是单讽刺波斯和哈曼而已,同时讽刺听神的话犹太人。

对于扫罗的反讽

扫罗不听神的话而没有将亚玛力人灭绝留下亚甲。最终因亚甲族而导致犹太人卷入灭族之灾。扫罗因为爱惜上好的畜牲而没有灭绝亚玛力人(撒15),犹太人向亚玛力人后裔亚甲族报仇而没有夺取他们任何财物。

书卷中刻意记载以斯帖与扫罗一样都是便雅悯族(帖2:五下)[viii]仿佛意味着,便雅悯族的君王因不顺服而没有完成神的吩咐,神就用一个同族的弱小女子照样可以完成神曾经吩咐的工作。

对于波斯王的反讽

以斯帖记的开头就记述波斯王统治一百二十七的省并且家财万贯,所用的、穿的、吃的以及华丽的宫殿都在开头时记述,第二环节就立刻将记述转到,身为帝国军王如此多省,既然连自己的妻子都管不着[ix]

同时身为一国之君,在以斯帖记的记载里,亚哈随鲁王没有一次所作的决定是处于自己的主意。更讽刺的是,就连奖赏都要哈曼来出主意(帖6)。

对于哈曼的反讽

哈曼计划好杀末底改以及犹太人,相反犹太人得救,哈曼全家和全族反而遭到灭绝之灾[x]哈曼做了高二十二尺的木架预备将末底改挂上,最总既然王将哈曼挂上[xi]

挖苦

作者也常在写作的过程中,用挖苦式的描述波斯国的男生[xii]。由于在古代时期,许多的国家的男人,都是主要领导阶程,自然有一种男尊女卑的文化。多少波斯国也是如此文化想法。前任王后瓦实提在抗拒王命之时,几位大臣就要王要削后,并且下命令要通过的家庭单位以丈夫作为家中的主。这记载分明是要可以的凸显;王下命令丈夫要在家中作主,王自己却叫不动自己的妻子[xiii]

哈曼本来就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大臣,因为妻子细利斯哈曼出的主义[xiv],而导致全家、全族的迁灭。

作者用挖苦的方式,很可能是想表达波斯国表面上是波斯男人的统治,但实质上则是精明的妇女控制了丈夫的行动[xv]

以相对词语凸显信息

以斯帖记的记载中,常是以筵席为某件事情的开端,而在中间忽然记载一个禁食为扭转整体局势的开端。故事的开头是第一章与第二章,就有了两场筵席,这两个筵席都与波斯王与王后有关,一是记载王因在筵席中被王后抗拒,失了面子而废后。另一是娶以斯帖有新一任的王后。而结尾阶段也有两个筵席。一是在七章以斯帖摆设,将整个局势扭转的筵席。另一是第九章,以色列人庆祝得救且杀灭仇敌的筵席。这这众多筵席的中间恰恰好放了一个禁食在第四章。这是犹太人常用ABA夹心的文笔手法,将夹在中间的B信息凸显为信息的要点。作者将相同文笔模式放在前后两边,而中间夹着一个与文笔相对的记述,以凸显被夹住的信息的重要性。

神学意义

虽然作者写以斯帖记没有提及神或有关律法等的记述,作者则用写作手法来暗中神在当中的信实、看顾以及神的掌权。

末底改语言上的暗示

末底改以斯帖向王求情之极,以斯帖显得犹豫不决(4章十一),于是末底改就说:

“你莫想在王宫里强过一切犹大人,得免这祸。此时你若闭口不言,犹大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至灭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

这句话是在暗示神早就知道今天以色列人的光景,所以在之前才会有废后与立以斯帖为后的事件,这事件证明了神早就预备了。然而末底改相信神对亚伯拉罕的允许,所以他肯定知道以色列人在神允许下,绝不会灭族。以至有:“此时你若闭口不言,犹大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这句话。唯有末底改有信心的可能性下才会说出这一番话。末底改的信息中带有神是信实、拯救的主,这也深深的影响了以斯帖的行动。

禁食的对象

以斯帖记记载禁食的记述少于筵席,但是禁食的影响力则大过一切的筵席。须知道不是禁食能以带来成功,而是禁食背后祈求的对象让以色列人成功。以斯帖记没有提及禁食的对象是谁,但则是提到禁食后,立刻就有许多巧合的事件发生,然而这等等巧合的发生,不在人为的预算之中。作者故意在第四章禁食后就在接着的五至六章记载非人为的巧合。这显然是要表示,当时犹太全族人的禁食是有一个对象的,而这对象是会听祷告,也会在暗中工作的。作者很可能是想表达神听人的祷告不但如此神还是即时的拯救。

讽刺不敬虔的人

作者常有挖苦和讽刺的手法,不单讽刺波斯人也讽刺犹太人-扫罗。更加讽刺的是便雅悯族的君王因不听神的话而不能完成上帝的吩咐,神就用一个顺服的便雅悯女子完场神曾经的吩咐。神用人不在于有否身份、能力、权威,而在于是否对神有信心、是否顺服。以斯帖禁食祷告了后,凭信心见王。末底改话语的提醒令以斯帖知道自己被神选上,作为处理这灭族危机的人,同时以斯帖甘心顺服以禁食回应。相对扫罗在清楚神吩咐情况下抗拒神命,以致日后的犹太人卷入灾祸。作者不但讽刺扫罗,也讽刺亚哈随鲁王也讽刺哈曼、讽刺波斯国男人。作者讽刺的对象都有一共通点就是不敬畏神的人

作者无法直接提起神,就证明当时的波斯国人是不敬畏上帝。


Friday, July 30, 2010

存有论(属:形而上学)

人的“知神性”会告诉自己,神是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是绝对的智慧者,所以神不可能有自相矛盾的可能。

以这前提继续推论,神存在的可能性就不可能持有多重、主观经历现象,因为多重、主观经历所造成的结果是~“不共通”,“不共通”就表示了泛神论的神,不是智慧的神。

泛神论就犯了这样的问题,信泛神论者都相信其神明的“基本功能”(指以上的前提)。与此同时又相信诸神在“相处”时空里有节奏的矛盾?节奏的矛盾表示了泛神论的不共通,这样,泛神论的成立就在,人自古存有的“知神性”所否决掉了。

Thursday, March 11, 2010

灵恩运动的正反面

灵恩运动的起源历史。(1、2、3波运动、人物和时期)
灵恩运动这股支流中最重要的人物是约翰·卫斯理。事实上,卫斯理可说是灵恩派教会的鼻祖-他说他自己的心“奇怪地热心起来”是第二重生恩典,和称义不同,是在称义后发生。这信仰从早期的循道会开始,直通过十九世纪的圣洁运动开始。
[1]
第一波
19世纪快要结束时,美国宗教界有三个重要的发展,预示了灵恩派教会的来临
[2]。老派教会的内部,特别是循道会,对圣洁教导的反对舆日俱增,结果形成几个另外的圣洁教会。在圣灵与火受洗为“第三”祝福的信仰。同时对圣灵的恩赐,尤其是对医病的恩赐,兴趣重燃。圣洁运动得到决定性的发展。始於美国 堪萨斯州 托皮卡市 ,教义初次在那里形成。“说方言”是信徒受了圣灵洗的证明。然而是於1901年巴罕 所发动。到了1906年由巴罕的学生瑟木 ,在 洛杉矶 亚稣撒街 的第一次奋兴会上[3],将之发扬光大,才正式将灵恩洗和说方言连在一起,称为「五旬节运动」[4]。这次长达三年的奋兴大会,是二十世纪灵恩教会的起飞点。大多数圣洁运动的教会或团体都受到影响,不是因说的新教导而分裂,就是在教义上成了灵恩教会。[5]
第二波
亚稣撒街 之后70年内,灵恩教会遍及全世界。其中最大的有神召会、上帝在基督中教会、上帝的教会、五旬节圣洁会 等。於1960年代早期,称作「新灵恩运动」。这运动在天主教中显出强劲的影响。「新灵恩运动」在传福音的方法更多注重圣经,的确的悔改和重生的经历,但,仍旧追求「圣灵的浸」和「说方言」。
第三波
灵恩运动蔓延到80年代之时,又进入另一个新的领域,连本来反对灵恩运动的福音派教会
[6],也因为富勒神学院 温约翰 和 彼得卫拿 所开办的「神迹奇事」课程的缘故,渐渐改变立场,发展成为「第三波灵恩运动」。灵恩运动的注意力由说方言、预言转移到「权能医治」「权能布道」「权能接触」。[7]



灵恩运动教会的正面反思
敬拜
般说来,灵恩派的信徒较注重祷告与敬拜,所以参与这类的聚会,能加深信徒祷告与敬拜的生活,也能使福音派的教会更注重集体的崇拜,让崇拜更活泼、自由。此外,肢体的动作也能帮助全人更容易投入敬拜中。
[8]
灵恩运动将一套崭新的崇拜模式带到教会中,透过活泼的拍手,不同之乐器、跳舞等,又透过容易背诵的短诗,使敬拜更活泼、更有生气。在不少有规模之第三波教会中,唱诗不再是主日崇拜的一个程序或节目,乃是身、心、灵投入的一种敬拜。远较传统教会死气沉沉之唱诗来得认真,更能吸引人。而与神在感情上有交流,也是认识神很重要的一环[9]。有关这方面,巴刻博士(J.I.Packer)在《认识神》一书中有贴切的说明。[10]
正面发展
灵恩派的教会通常会有较多的神迹奇事,而这些超自然的现象(特别在赶鬼方面),常能为福音工作带来突破性的进展,因此应该是基督教中最有赶鬼经验的群体
[11]。同时刺激福音派学者对圣灵工作有更深入、更细致之研究。真理是愈辨愈明的,到底什么是绝对,什么是相对,什么值得高举,什么不值得高举……随着彼此对话,获得更清楚的答案[12]。
在灵恩聚会中,情感较容易得到充分的渲泄,信徒可以自由的表达对神的爱和赞美。在死气沉沉、不重视生命之建立和门徒训练的教会中,他们当头棒喝地问──你重生了没有?对一些“老油条”确有起死回生之影响
[13]
信徒的悔改
在教会内常会有不少疑难杂症,像严重的沮丧、暴烈的脾气、甚至毒瘾、烟瘾、酒瘾等、或者有外遇,落入情欲的网罗;这些问题若非圣灵大能的彰显,很难解决。比较起来,灵恩派的教会处理这些问题,常有更明显的果效。
[14]宣教事工与工人
灵恩的教会,在推广宣教和传福音的工作上,常有高度的热忱。在动员信徒为神国度的摆上,也常有明显的绩效
[15]。平信徒运动非常成功,教会内团契生活合作无间,负有对外宣教之热情,所以教团增长十分迅速。信徒渴慕圣灵的追求,自然会不断从圣灵得到更新与能力,以至于可以过喜乐、得胜的生活。给予信徒肯定自我,积极思想,肯定上帝所赐能力,热心圣工。


灵恩运动反面的影响
神迹之真假
 过份强调经历,或一些特殊的现象,使人误以为,有这类经验,才蒙神的眷顾。但这类经验可能有许多理由可以解释,所以是否出自圣灵,需要经过辨识。反过来,没有这些经验,并不代表不蒙神的赐福
[16]。 方言的恩赐是很容易被魔鬼模仿,因此在方言的追求中,不知不觉会有肉体的掺杂和魔鬼的欺骗[17]。灵恩聚会,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叫作「被圣灵击倒」,这个情形争议性也很大[18]。而且没有圣经明确的根据。
在一些灵恩聚会中,常有尖叫、甚至类似狗叫、或野兽的叫声。 有的接连不断地哭、笑、剧烈的情绪反应,甚至无法控制的怪异举动,应该很审慎地去评估。这或许是邪灵工作的可能
[19]。灵恩派高举方言,超出其应有的地位,以方言作为衡量得救、圣灵充满、或属灵的依据[20]
灵恩信徒的神学观
在灵恩的聚会中,对于真理的解释经常不够丰富与透彻,有时候完全没有圣经的内容,只有一味的标榜圣灵的各种经历。长期以来,很容易造成信徒对圣经一知半解,或者断章取义
[21]。灵恩派的信徒过份注重经历,很容易就有高人一等的表现[22]
一些有疾病的信徒,前往参加这类灵恩的聚会,常被教导说,只要有信心,病就能得医治;倘若不得医治,按照许多神医布道家的简单逻辑,就是没有信心,或者有一些罪没有彻底对付。其实,疾病未得医治,真正的原因不能以单一的想法作为出发点,然后妄加论断,这样常会造成不良的后果,甚至绊倒信徒。不少灵恩者将医治与信心连在一起,也是十分危险,会带给未得医治的信徒更大的创伤。灵恩派多半从负面角度看疾病的意义,不少灵恩者将疾病与邪灵相提并论,也是危险且不合圣经的。 灵恩运动也重视的预言、知识之言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大。他们当中不少人(特别是领袖)动不动便声称神对他说这说那,又将这些当作绝对地教导人;又常以自已见到什么影象,听到什么声音去绝对化一些事情,这是最危险的,也很容易走向异端。预言未应验,羞辱主名,使教会受亏损。若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预言,则带来混乱。
灵恩派十分强调经历,主观之经历,往往变成了绝对的“真理”,这样下去,必会给别有用心的假先知利用,走入异端邪教的陷阱中
[23]。有些比较的极端的灵恩派厌恶现实的社会生活,因此禁烟、禁酒、禁妇人装饰、禁看电视或电影,极端罪恶感。敌视正规的神学教育,视它为魔鬼的作为,因而容易曲解新旧约圣经的教训。


结语:
本人并不反对灵恩,反而还渴慕圣灵和与神有情感上的交流。但,也并非对灵恩的教导照单全收。对於灵恩派重视圣灵的同在、活泼的敬拜与热心事奉上我非常赞同。只是没这么的赞同单强调以经历作为得救或成圣依据。
灵恩运动对教会的正、反面思想之影响,可供于后者反省及教导,使之不走其后程之路,同时,也是人对神学延伸路程。相信神是历史主宰之首。也深信,这两千年来是神的作为,不是人在发展神学,而是神在发展神学,完成他美意、计划与旅程。
参考书目:
[1] 基督教二千年历史 ·海天书楼 ·1998·页646
[2] 基督教二千年历史 ·海天书楼 ·1998·页646
[3] 吴主光 著·灵恩运动全面研究(增订版)·页63
[4] 吴主光 著·灵恩运动全面研究 (增订版)·页61
[5] 基督教二千年历史 ·海天书楼 ·1998·页649、吴主光 著·灵恩运动全面研究 (增订版)·页215
[6] 基督教二千年历史 ·海天书楼 ·1998·页649
[7] 吴主光 著·灵恩运动全面研究 (增订版)·页215、大卫宝信 著·第四波 ·香港亚洲归主协会出版 ·页52~53

[8] 作者:陈宗清 灵恩运动纵横谈.htm
[9] 灵恩运动──美国圣洁及五旬节运动史
[10] 作者:周学信 [信仰之门/www.GODoor.net]
[11] 杨牧谷 著·魔惑众生·页 320
[12]灵恩运动──美国圣洁及五旬节运动史
[13] 灵恩运动──美国圣洁及五旬节运动史
[14]作者:陈宗清 灵恩运动纵横谈.htm
[15]同上
[16]吴主光 著·灵恩运动全面研究
[17] 同上
[18]作者:陈宗清 灵恩运动纵横谈.htm
[19] 同上
[20]吴主光 著·灵恩运动全面研究
[21]作者:陈宗清 灵恩运动纵横谈.htm
[22] 同上
[23]对台湾灵恩运动之认识与批判.htm